在翻译工作中,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译文:尽管它没有错译也没有漏译,专业用语的翻译也OK,并且“百分百”忠实地翻译出了原文所有的词汇。但它就是读起来别扭,“翻译腔”严重,表达不自然,中文不像是中文。 这种不自然的译文是从何而来的呢?

如何才能翻译出自然流畅的中文译文呢?本文中,笔者会尝试探寻日中翻译中产生“不自然译文”的原因,并探讨如何避免这种译文的产生。

1 导致译文不自然的元凶之一:主语和谓语“天各一方”!

比如这样一句译文:

虽然如此,但尽管已经如此重视文件和生产性,看上去似乎文件有可能保存到外置储存器中的情况苹果公司却没有考虑到,让人费解。

这样的译文如何呢?是不是确实让人费解?
“谁重视生产性?谁没考虑到什么?谁‘看上去’?谁在叙述谁的动作?所以,让我们对这句话进行调整,解决上述几个问题。”

虽然如此,但尽管苹果公司已经如此重视文件和生产性,看上去似乎却没有考虑到文件有可能保存到外置储存器中的情况,让人费解。

怎么样?这样一来,译文中的主语和叙述者就很清楚了吧。

是苹果公司重视生产性却没有考虑的文件有可能保存在外置储存器的情况,而对此表示费解的是叙述这句话的人。

明白了这一点,修改之前的问题点也就很清楚了。问题点就是:主语和谓语“天各一方”(距离太远)!这句话的谓语包括“已经如此重视文件和生产性”和“看上去似乎文件有可能保存到外置储存器中的情况”“却没有考虑到”。因为最开始的译文中,主语位置倒置的结果,主语和第一个谓语“已经如此重视文件和生产性”相隔了三个短句,让读者很难一眼看出主谓关系,影响读者直观理解。

2 导致译文不自然的元凶之二:母语“邯郸学步”

《庄子·秋水》中有这样一段话:“且子独不闻寿陵馀子之学行于邯郸与?未得国能,又失其故行矣,直匍匐而归耳。”这段话的大致意思是“以前寿陵有一个人,学习邯郸人走路,结果没能学会人家的步法又忘了自己原来怎么走路,只能爬着回来。”由此诞生了一个著名的成语“邯郸学步”,意思是模仿别人不到家,自己的本领也丢了。

“邯郸学步”这个成语还有另一个写法,叫做“寿陵失步”,较之邯郸学步更强调“失步”这个结果。

而我们在翻译过程中,也会遇到这种如“寿陵失步”一样的翻译:太过忠实于原文的言语表达,以至于忘了怎么翻译成更自然的母语。

比如下面这句日语:

約半世紀前まで、ここに確実に存在した島の人々の息づかいや荒々しい自然、そして日本の近代化を支える英知と生命の営みというリアル。

有人把这个原文翻译成了:

约半世纪前,这里确实存地存在的岛的人们的呼吸和粗暴的自然,并且支撑日本近现代化的睿智和生命的营生这个现实。

如何?让人眼前一黑吧?一眼就能看出这个翻译翻车了吧?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最大的问题莫过于,它的用词太直译了,也太遵循“日语逻辑”了。

比如「息づかい」,这个词直译过来确实是“呼吸”的意思。但在这句话中,明显「息づかい」是用来指代“人类生活过的痕迹”的。在日语里确实可以这么指代,但在汉语,说“曾经存在过的人的呼吸”,显然让人一头雾水,不知道你想要表达什么。

另外“荒々しい”直译确实是“粗暴”,但“粗暴”能和“自然”组合在一起吗?实际上这里指的不是“粗暴的自然”而是“未经人类改造过的自然”。还有“生命的营生”也同样让人摸不着头脑,这里可以意译成“人们的生产生活”。

所以,上面这个翻译改造一下的话就是:

在约半个世纪前确实曾经存在于此的,岛上人们生活的痕迹、尚未被人类充分开发的大自然,以及支撑了日本近代化的智慧和人们的生产生活的“真实”。

实际上,上面这个翻车的翻译,可以推测是由翻译引擎自动翻译的结果(俗称“机器翻译”)。现在的机器翻译还不具备人类的判断能力,对于一些抒情性质、描写性质的文章的翻译确实流于表面,容易按照字面意思去理解、去翻译。 当然,直译翻车不是机器翻译特有的,人类翻译也要引以为戒。

3 导致译文不自然的元凶之三,译文“画蛇添足”

咱们来看看下面这句话:

岐阜県高山市の観光スポット、宮川朝市で秋の実りに感謝する収穫祭が行われた。

对这句话,有两位译者分别翻译如下:

A. 位于岐阜县高山市的观光景点宫川朝市举行了感谢秋收的活动。

B. 岐阜县高山市的观光景点—宫川朝市举行了具有感谢秋收意义的收获节。

大家感觉怎么样?和A的翻译比起来,B的翻译是不是不太自然?不自然感来自“具有~意义的”,实际上这个词出现的很多余,原文没有跟这个词对应的词汇,加上这个词也不会让译文更精准或者更自然,不如说因为出现了这个多余的词,译文反倒看起来怪怪的。

为什么译者会加这么个词呢?实际上我也百思不得其解,莫非是译者觉得直接翻译成“感谢秋收”不够酷?

总之,在翻译工作中,有时候确实需要补充一些原文省略掉的成分,但这并不意味着译者可以随意给译文添加原文都没有的词。如果加进去的是一些没什么具体含义的语气词也就作罢了,万一添加了什么“表达程度的副词”或者“原文没有的名词”,结果扭曲了原文意思那可就不美了。

4 总结:让译文看起来更自然需要多番努力

从上面的例子也可以看出,一篇文章的翻译,从理解原文内容到输出自然的译文,不是一蹴而成的过程,简单粗暴的直译过后,需要花费差不多同样的时间润色和推敲才能让译文自然流畅,让人读着舒心。

但这也是必须经历的步骤,因为最终客户(也就是这项工作最终的读者)是不看原文的,对于最终客户来讲,提交的译文质量就是评价翻译工作的唯一基准。提交的译文作为母语是否自然一眼就能看的出来,也会马上影响客户对我们的评价。

网站上的文字,博物馆的展板,广告的文本……这些面向大众的、关乎客户颜面的翻译尤其需要重视通顺和可读性,或许本文中介绍的这几点能提供相关的参考。